天富|长安一碗面

天富娱乐登录发布:

在长安,每天一碗面,如果不够,那就再来一碗。实际上,很多长安人是要一天两顿都吃面的。在长安,千般滋味,万种风情,都大不过一碗面,也都盛在一碗地道的关中面里了。俗话说,长安人都是面肚子。

长安人喜吃面是有来历的。

六月初,关中平原一带的麦子熟了,那是一种金光灿灿的耀眼的风景。今天生活在城里的人们,早就远离了农事与农耕,但是每到麦熟季节,总是有很多人开车出城到麦田中间去旅游观光看风景,也不仅仅是看风景,其实是看自己生活与生命的颜色和希望,甚至可以说是在朝拜生活,大面积的一眼望不到边的麦子的金色,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是一种信仰。

外地到长安旅游的人,通常关注的都是上了攻略的名吃,但是极少有人注意到几乎每天每顿都会面对的普普通通的一碗面。关中八大怪里有一怪叫“面条像裤带”,极言其宽与厚,甚至有人觉得不可思议,看上去有些粗犷野蛮,其实是不知其结实有力。裤带面的做法,大多是扯出来的,放了盐与碱的揉到醒到的面,搓圆压扁扯开,丢进滚开的锅里,翻几次身捞出来盛在碗里,或油泼或炸酱或臊子干拌,或浇汤或过水蘸汁,吃的就是一个豪迈,顶饱,耐饥,一碗面可行百里,裤带面吃的就是一种力量。裤带面还有一种做法是擀,擀出来切成裤带那么宽,此取其宽却舍了厚度,此时裤带面已经有了一些精细优雅的意思,如同村妇梳洗打扮穿了书生的衣服,可称新派裤带面,代表性的是由画了百元人民币上人物画像的著名黄土派画家刘文西手书题名的“陕西第一面”,大雁塔北广场西侧慈恩镇上临街处能看到,旅游者到长安大多到此见陕西第一面。

在长安,更地道的面很少为外人所知,一般也藏在陋街深巷居民区里,柳巷面便是由于柳巷而得名。这家面馆最早开在繁华的东大街旁边的一条又窄又短的小巷子里,店本无名,就叫面馆,因为面做得好,食客们常常是相约了去吃面。去什么地方?走,到柳巷吃面去。久而久之,柳巷面就被叫开了,老板也乐得接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名传长安。居于陋巷的柳巷面,完全是平民出身,物美价廉,面多菜足,牛肉烧得耐嚼却不顽不柴,合了陕西老百姓的口味,面和人一样实在,吃起来颇为过瘾。后来东大街拆迁改造,柳巷面搬到了对面不远处的柏树林街,没过多久柏树林街改造拆迁,又搬回了原址附近的一座大厦,离著名的易俗社大剧院不远,看秦腔戏,吃柳巷面,又成西安城里一时之民俗。不过现在吃柳巷面已经不必非去柳巷,柳巷面的连锁店在长安城里已经有很多家了。

马虎面是另一个遍地开花的西安本土面馆,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传说是一个叫马虎的人开的,又传说是因为盛面加料马马虎虎,想多要一点少要一点都无所谓,关键是要你能吃饱,传说总归是传说,真实的情况是吃马虎面要赶在饭点之前,去晚了一定会排很长时间的队。马虎面形象马虎,面粗,绵软,盛在碗里没什么卖相,尤其是马虎面把店家秘制的牛肉酱扣在碗底,一碗面上来就是马马虎虎的一团。据地道的面客说,这种先酱后面的做法,把热面盖在酱料上,能让酱料的香味更加深入地进到面里,吃起来才更有味道。天富平台

在面客之城长安,近年异军突起的一家王菊面馆,完全是靠互联网崛起。原本开在高新区一个小区里的小面馆,靠外卖卖出了名气,然后满城开连锁店加盟店,一时之下声名鹊起,风头无两。王菊面和柳巷面马虎面一样,成了市民口中时时咀嚼的面馆,稍有不同的是,王菊面毕竟是新时代的产物,它一开店就用上了扫码点单,饭馆里少了些服务员和吆喝声。

面是餐饮行业里打天下的基本,生意好了慢慢地可以开大酒楼,但是在长安,真正著名的面馆却都是专注于做面,除了做面,别的都不做,顶多只带些凉拌小菜为面客佐酒,这和长安人爱吃面长安人都是面肚子有极大的关系,同时也算是一种长安的工匠精神吧。真正的工匠,就是只做一样,传承千年。在长安,有一种面确实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那就是烙面。烙面始于礼泉县,礼泉烙面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面。据考证,烙面起源于商末周初,因为可以长期贮存,方便携带,热水冲泡即可食,被周武王选为军用伙食。烙面因系熟食,加汤可食,亦可干食,现在饭馆里的特色吃法叫做“泖”,也就是将面盛在碗中,以锅中开水反复浇冲,然后调上猪油、辣椒面、葱花、韭叶碎及关中香醋。烙面这个面中老神仙,吃起来别有一番味道。

天富娱乐平台注册:www.txxc1.com

相关文章

********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