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富|山村剃头匠胡国泰“静声”服务二十五载
天富平台快讯:
胡国泰今年41岁,是著名侨乡——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中川村人。3岁的时候,一场病让他成了哑巴。16岁的时候,胡国泰开始为村里的乡亲们理发。中新社发刘关关摄
中新社记者詹托荣
时隔一个月后,胡菊芬大爷再次走进国泰的剃头铺,他径直坐在理发椅上,国泰立即拿起剪刀和梳子给他理起发来,一个新发型在15分钟后完成,胡大爷用手摸了摸头说“很好”。
胡大爷从跨进剃头铺至离开,店里只有洗头、剪刀、电推剪发出的声音,胡大爷和国泰没有任何对话。这样的情景已经重复了25年。
山村古街有家剃头铺
国泰剃头(指理发)铺,开在福建永定下洋镇中川村一条名叫“和好坊”的古街上。穿过幽幽古街,中新社记者走进这家剃头铺,店铺只有七八个平方米,地板上有几个地方用水泥修补过,墙上粉刷的白灰凹凸不平,天花板上钉着一张印满卡通图案的彩纸。
黝黑的脸、曲卷的头发,身高约1.6米的剃头匠胡国泰,半蹲着马步,手中的剪刀娴熟地挥舞着,一丝不苟。
看到记者打量店铺每个角落,他停下手中的剪刀,用手指了墙上一张写有“静声服务”的红纸,再指了指天花板、墙壁和地板后看着记者。
“他是哑巴,他想跟你说店里面是他自己装修的。”坐在店里的胡文杰对记者说。记者对胡国泰竖起大拇指,他看到后,继续挥舞起手中的剪刀。天富
剃头铺显得有些拥挤,正中间放着一张能转、能躺的老式理发椅,理发椅前面的墙壁挂着一面镜子,镜子下面是一个钉在墙上的抽屉,理发椅和抽屉上的黄漆大部分剥落;抽屉一拉开,里面的推子、剃刀、梳子、剪刀有些陈旧;地上放着一个塑料桶、一个陶瓷缸,两个已经褪色的大脸盆放在木架上。
“理得很好,也很舒服,躺着理发,脚还可以放在脚踏板上。”正在理发的胡菊芬边说边用脚踩了踩脚踏板。脚踏板是用木板做成的,看到记者过去摸脚踏板,国泰指了指放脚踏板的方向,再用手拍拍自己。胡菊芬说,“他说那个是他自己做的。”
天富娱乐平台登录:www.txxc1.com
店铺一个角落放着一张用木板和木条做成的桌子,胡文杰和胡仰花坐在桌边泡茶。“国泰3岁得病后就不会说话了,16岁学理发后一直在村里做剃头匠。”今年已82岁的胡文杰说:“我的头发也是他理的,还可以吧。”
学剃头知恩报乡亲
25年前,16岁的国泰跟村中的剃头匠学理发,后来自己开剃头铺。国泰所在的中川村是个美丽的客家山村,也是中国著名侨乡,有“村民三千,侨胞二万”之说。原来村里有4家剃头铺,后来剃头铺只剩国泰这家,周边的剃头铺改叫发廊、美发厅。
“以前有好几家剃头的,但我们都找他理发,搬到镇上的邻居也经常回来找他,这也算是帮助他。他家里比较辛苦,爸爸早死,国泰到现在也没结婚,家里只有他和他妈妈。”看着国泰长大的胡仰花说,“剃头铺是邻居租给他的,一年收60块。”天富
“你们要理什么发型,他怎么知道?”对于记者的问题,胡仰花指着自己的头发说:“我一直都是这样,他知道怎么理。”在一旁的胡文杰说,村里有老人走不动了,他就主动上门给老人家理发。
在理完发后,胡菊芬递给国泰5块钱人民币。这时,一位从理发店门口路过的阿婆对记者说道:“刚开始的时候,他给我们理发才3毛、5毛,现在女的3块、男的5块,买染料让他帮忙染头发都不收钱。”
“这是他给我补的。”胡文杰让记者看看他的拖鞋,拖鞋有个裂口但用针线缝得很牢固,“他虽然不会讲话,但心肠很好,邻居有什么事,他会主动上门帮忙。”正在交谈中,国泰突然拉起记者,指了指贴在墙上的一张纸,上面写着“知恩知报”。
在记者要离开理发店时,国泰走到贴在墙上的中川村风貌图前,指着一座土楼。在一旁的胡文杰说:“他住在那边”,随后带记者来到国泰家。
国泰家的三间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电饭锅、电磁炉、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目前,国泰除了每个月有100元左右的收入外,他和母亲每人每月能领到当地政府发放的100多元农村低保金。天富
“我的身体越来越不好,我不在的话,不知道他怎么过。”和聋哑儿子相依为命的国泰母亲年届八十,身子很单薄。她拉着记者的手,眼眶顿时泛红。
天富注册:www.txxc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