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富娱乐|千年陌上桑 丝路驼铃响
天富娱乐发布:“丝绸之路”以其對人類經濟和文化發展的鉅大贡獻而彪炳史册。中國是世界丝绸業的發源地,中國還有1000多萬養蠶的農民。
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學教授向忠懷帶領團隊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張家蠶基因組框架圖和完整的家蠶基因組計劃,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家蠶基因庫,使中國成爲國際蠶業科技創新的中心和高地,引領具有幾千年歷史傳統的中國蠶業完成現代化改造和不斷升級發展。
成功地找到了蠶病的病因
1937年,向忠懷出生在重慶涪陵一個中醫世家。小時候經常阅讀國學經典,不僅培養了對傳統文化濃厚的興趣和良好的基礎,還塑造了思維缜密、辨別力強、堅忍不拔的性格。
1951年,向忠懷初中畢業,進入涪陵農業學校。三年後,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西南農學院蠶桑專業,從此與蠶桑技術結缘。在西南農學院,向忠懷認識了對他以後的科研生涯影響很大的老師蒋同慶教授。蒋同慶留學日本九州大學,師從日本著名遺傳學教授田中義模,實施中國蠶種保存培育計劃。1958年,向忠懷畢業後留校任教。後來,向忠懷成爲蒋同慶教授的家蠶遺傳學助理教授,向他係統學習家蠶遺傳學知識,天富娱乐並參與基因分析和研究。
科學研究要爲社會實践服務,科研人員要在生產生活的實践中實現自己的價值。作爲蠶業科學家,向忠懷積極響應蠶業需求,解決實践中遇到的問題。當時,四川省射洪縣等川北蠶區爆發蠶病,災情持續多年,給蠶農造成鉅大损失。經過幾次調查,專家們沒能找出原因。1959年3月,向忠懷被調任四川省農業廳蠶病工作組成員,派往射洪縣锦華區舒泰公社。
向忠懷帶著相關書籍、顯微镜等設備,去了重災區,住到了蠶場。一開始他找不到病因,看著一批批蠶死去,束手無策。但向忠懷並沒有氣馁,繼續小心翼翼地探索。一天下午,當他用顯微镜檢查一只病蠶標本時,意外地發現了一只腹部增大的蟲子。後來在其他標本上也發現了這種蟲子。經研究鑒定,這種名叫扁虱的蟲子是蠶病成災的罪魁祸首。肆虐多年的蠶病找到了防控方案,當地的繭量迅速恢復到正常水平。向忠懷的發現填補了國内研究的空白,獲得了四川省科學大會獎,這讓他備受鼓舞。
向忠懷說,這段經歷讓他受到了一次科學實践的锤煉,讓他深刻認識到科學發現離不開細微的觀察和認真的思考,成功離不開不懈的努力。
完成“家蠶基因組框架圖”
1962年,向忠懷開始係統地從事家蠶遺傳育種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他虛心向老一辈科技工作者請教,很快掌握了家蠶遺傳資源的保存和研究方法。同時,他還開展了家蠶人工诱變和突變基因遺傳分析等研究工作。
上世紀80年代,向忠懷將目光投向了當時蠶桑科技處於領先地位的日本。1982年4月,向忠懷作爲教育部的一員,派遣留學生到日本信州大學縴維科學係蠶遺傳基因研究室學習。
在兩年的學習中,向忠懷對日本蠶業科學和產業技術發展的現狀和趨勢有了深刻的了解,對振興中國蠶業科學和產業充滿信心。
1984年,向忠懷回國後,開始培養學術研究團隊。此後10年,他潜心學科建設,組織帶領青年教師爭取國家重點項目。
90年代,天富娱乐分子生物學研究方興未艾,人類基因組計劃啟動。向忠懷敏锐地瞄準了蠶桑科技的前沿。1996年,向忠懷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李振纲教授在中國首次提出了家蠶基因組研究的建議。對於中國來說,家蠶基因組計劃對蠶業發展、農林害蟲防治、生物反應器、民族文化都具有重要意義,鍾槐和他的團隊產生了一種使命感。2003年6月8日,他們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緊急啟動了測序工作。當年11月15日,他們正式宣佈世界上第一張“家蠶基因組框架圖”由我國科學家完成。這說明中國幾千年的養蠶傳統不僅延續至今,而且在當代世界處於先進水平。
構建現代蠶業技術體係
取得優異成績後,向忠懷很淡定。他說:“科學研究永無止境。只有不斷探索,才能永不止步。”
此後,向忠懷領導的研究團隊取得了一係列新的研究成果:基因芯片研發成功;中日合作绘製家蠶全基因組精細圖谱;绘製並完成40個家蠶品種的基因組變異圖谱;成功研製出我國首個轉基因新色繭實用蠶品種;绘製家蠶重要病原微生物微孢子蟲的精細基因組圖谱...
蠶桑一體。向忠懷致力於桑蠶研究,同時大力開展中國桑樹種業創新,绘製了世界上第一張桑樹基因組框架圖。此外,他和他的團隊花了三年時間進行研究,摸清了中國桑樹資源的“家底”。桑樹基因組研究和研究成果相辅相成,桑樹的遺傳多樣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掘。2009年,向忠懷提出了現代蠶桑產業的發展方向,即“立桑爲業,多元發展”。近年來,向忠懷作爲首席科學家主持國家蠶業產業技術創新體係建設,爲我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係建設做出了重要贡獻。
“丝驼铃,天富娱乐再唱一遍;丝绸之光將重燃五千年的不滅之火,重建新世紀的輝煌。”向忠懷曾寫過一首詞,名爲《丝路驼铃》,诠释了他對初心的堅持。
天富娱乐:www.txxc1.com
上一篇:天富娱乐|无名广场